学院简介

华中农业大学是中国高等农业教育起点之一,拥有120余年办学历史,以农科和生命科学为优势。学校于2005年进入国家“211工程”建设行列,2017年列入国家“双一流”建设行列。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营养与健康已成为时代的重大主题。面对当前全球生命科学布局重心转向医学领域的发展形势和健康中国建设的历史机遇,学校于2016年做出依托农科和生命科学优势,在农林高校率先发展生物医学的战略部署。201612月,成立生物医学中心。20194月,举行第十次党代会,提出建设生物医学与健康学科特区,助力建设特色鲜明世界一流大学。20195月,成立生物医学与健康学院(College of Biomedicine and Health, Huazhong Agricultural University,以下简称学院)。中国科学院院士、美国国家科学院外籍院士、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张启发教授担任学院学术委员会主任,湖北省肿瘤医院院长魏少忠教授担任学院院长。

依托华中农业大学生物学、兽医学等“双一流”学科,学院坚持“少而精、高起点、国际化”的发展定位,以立德树人为根本,确立“基因组、精准营养、治未病”三大发展关键词,营养与健康、肿瘤生物学、神经生物学三大学科方向,用创新应对人口老龄化和重大慢性疾病、感染性疾病高发的挑战。营养与健康方向,重点包括对个人基因组、基因与营养和健康关系进行精准解读,完善健康状况评价参数和检测项目,构建基于多元信息算法的健康指数,做好食品、营养品、微生物组及生活方式的健康效应研究,制定治未病的个性化解决方案,并在实施过程中对防控效果的评价和方案的优化。肿瘤生物学方向,围绕结直肠癌、肺癌等高发肿瘤为主要研究对象,从遗传学、免疫治疗、靶向治疗、大数据分析等方面系统开展发病机理、临床治疗与和肿瘤个体化疫苗开发研究。神经生物学方向,围绕神经损伤病变,融合生物学、兽医学、水产、信息等学科资源,和医院临床资源,开展神经系统疾病发病机理与临床治疗研究。

学院现有专任教师30人,其中,教授22人,中国工程院院士1人、国家级人才项目获得者6人、省部级人才项目获得者12人,40岁及以下青年教师占比72 %,有海外背景教师占比90%。从合作医院、知名企业聘任兼职教师11人。教师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等项目37项,各类经费3000余万元,在《Nature Genetics》《Molecular Cell》《Neuron》《Science Advance》《Genome Biology等国际主流期刊发表研究论文40余篇,相关成果受到国际同行广泛关注。联合多家单位牵头实施“治未病”行动计划,探索“治未病”防治体系和适合中国人群的防慢病健康管理新范式。在黑米健康效应研究、生物人工肝、肿瘤广谱疫苗、强杀菌能力噬菌体裂解酶开发等方面展现良好的应用前景。2023年,学院教师牵头研发的EB病毒中和抗体疫苗项目在合作企业实现转化,合同金额4630万元。

学校生物学与生物化学、免疫学、微生物学、药理学与毒理学、临床医学等相关学科领域进入 ESI 前 1%。学院建有神经生物学、肿瘤生物学、免疫生物学等二级学科博士学位点、生物与医药专业学位博士点,在校研究生220人。在生物技术专业(国家生命科学与技术人才培养基地)设有生物医学方向,在生物工程专业设有生物制药方向,每年招收本科生70人左右。2024年,牵头举办生物技术(生命健康)辅修专业,面向全校招生,首批招收73人。依托湖北洪山实验室、作物遗传改良全国重点实验室、农业微生物资源发掘与利用全国重点实验室等高水平平台,建成了从分子、细胞、动物疾病模型到人群队列的全链条生命健康研究学科支撑平台。在湖北省人民政府和湖北省卫生健康委员会的支持下,与湖北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共建湖北省预防医学研究中心。与湖北省肿瘤医院、十堰市太和医院、襄阳市第一人民医院建立战略共建关系,与湖北省荣军医院、武汉市肺科医院建立医教合作关系,与英国卡迪夫大学合作培养高层次交叉创新型人才,与康圣环球集团、华大基因公司、迈维代谢、武汉菲沙基因有限公司等医药类转化机构建立了产学研合作关系。是上海交通大学发起的全国全健康联盟成员单位。

健康是人类永恒的追求。农业大学不仅要为人类粮食安全做贡献,而且要为人类健康与幸福而奋斗。《黄帝内经》有云:“上医治未病、中医治欲病、下医治已病”。学院将紧紧围绕重大慢病和感染性疾病防治,聚焦“基因组、精准营养、治未病”,关口前移,预防为先,努力在服务人民生命健康上开辟新赛道、做出新贡献。

(数据更新至2024年4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