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9日下午,2020年第一期生物医学学术报告会在基因楼129会议室举行。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研究员、复旦大学生物医学研究院兼职教授张永振应邀以“病毒的遗传进化和新发突变传染病的再认识”为题,带来了一场报告。来自生物医学、生物学、动物医学、植物保护等学科的150余名师生参加。报告会由生物医学与健康学院、动科动医学院曹罡教授主持。
报告中,张永振以生命科学为起点,讲述了自己从免疫学、传染病、流行病学、分子流行病学到病毒生物学的研究生涯。他认为,要改变思维认知方式,不要局限于某些特定范围,要提升格局和视野,从大环境大角度出发,立足国家5-10年的前瞻性需求提出科学问题,再加上正确的方法和勤奋付出,才有可能做出更大的成果。他还指出,当代病毒学仅确定已知病毒5000种,仍然存在许多空白,并鼓励敢于拼搏的年轻人在病毒学研究上留下了中国印记。
随后的报告,张永振介绍了实验室近5年的研究成果。他们利用宏基因组学建立病毒发现的新体系,在国际上率先发现了2000种全新的病毒,部分新发现的病毒代表了新的科或目。同时,他们发现了两种代表性病毒“荆门病毒”和“楚病毒”。从蜱中分离的荆门病毒,是世界上第一个被发现的与不分节段病毒有进化关联的分节段病毒。
而在节肢动物中分离发现的112种属于楚病毒科的新病毒,填补了负链RNA病毒进化上的重要空白,架起了负链RNA病毒进化的桥梁。除节肢动物外,他们也在无脊柱动物中发现了约1500种新病毒,大大填补了原本病毒科的进化树,使得原本孤立的病毒科和目之间产生连续性。系统揭示了病毒遗传、进化、传播规律,重新定义了RNA病毒圈。
最后,张永振提出,病毒的基因组是多样的、复杂且灵活的。病毒基因组的长度,ORF的数量、组织形式、结构与非结构蛋白基因的位置、分节段和不分节段以及节段数量均有很大不同,最简单的病毒基因组仅由RdRp基因组成。病毒的基因组之间可以发生随意的重组-正链RNA病毒内、负链RNA病毒内、正负链RNA病毒间,甚至RNA病毒和DNA病毒也可以发生基因重组。而跨种间传播以及共进化,也揭示了病毒传播和进化的复杂性。因此,早发现、早识别、早解析、早预警,是我们对病毒由被动防御到主动防御的关键转变。
报告结束后,参会师生与张永振教授就病毒和生命的起源以及病毒在宿主中的寄生进化问题进行了讨论。
校长李召虎在报告期间会见了张永振教授一行。
【简介】张永振,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传染病预防控制所研究员;复旦大学生物医学研究院与复旦大学附属上海公共卫生临床中心教授;塞尔维贝尔格莱德大学医学院客座教授等。卫计委疾病预防控制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华医学会热带病与寄生虫学分会副主任委员等。
近年来研究团队在国际上率先发现了近2000种全新病毒,其中一些病毒与现有已知病毒差异很大,按现有的分类规则足以把它们定义为新的病毒科或目(如楚病毒、秦病毒、魏病毒、燕病毒、越病毒、赵病毒、荆门病毒等),极大丰富了病毒的多样性。揭示了病毒基因组在进化过程中的多样性、灵活性,以及连续性。发现了RNA病毒和宿主间的复杂进化关系,既有频繁的跨物种传播,又有共同进化的特征,以及频繁的病毒基因重组、基因获得或丢失。
研究结果先后发表在Nature、Cell、eLife、PNAS、PLoS Pathogens、CID、EID、J Virology等学术期刊。Nature、Nature Review Microbiology、Trends Microbiol、eLife、PLoS Pathogens、医学1000等学术期刊高度评价了研究结果的重要科学意义。美国普林斯顿大学等编著的2015年版第四版经典病毒学教材《Principles of Virology》图文讲述荆门病毒的研究结果,并高度评价了其科学意义。